“和平夜话” “扎根网格、血脉相融”活动综述(附天津日报评论)
“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画出服务群众最大“同心圆”
“八一”建军节之际,和平区开封道社区举行“和平夜话──唱支军歌给党听”实践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通过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本报资料照片 吴迪 摄
盛夏的和平,满目葱茏。
在夏夜的微风中,和平区住建委副主任张俊华又来到了他熟悉的华荫南里社区,这是他本月以来第6次到该社区了。
“张主任,上次跟您反映的益寿里小区6号楼灯不亮的问题,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真是太好了。我这还有个小建议,社区里的柳园提升改造以后景观是挺好的,就是有人图方便从绿地里穿行,希望能够设置一块儿爱护花草提示牌……”社区居民杨景芳说。
“杨大爷,咱们现在就去看看。”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张俊华立即联系有关科室制作了提示牌,不到24小时,提示牌已经设置完成了。
“真没想到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党员干部真是在咱百姓身边啊。”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这是和平区从今年7月1日起开展的“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之余,走进社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广泛与群众交朋友,回应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截至目前,全区干部累计参加实践活动共计26000余次,与群众结交朋友12000余人。
创新思路,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和平区面积9.98平方公里,有35万多名居民,人口密度大、老旧房屋多,老百姓心里想什么、盼什么,心里牵挂什么,党员干部需要洞悉下情,才能看得准、摸得透。
在和平区五大道街三盛里社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论是社区的小花园、健身场,还是楼门栋口、居民家中,随处都有党员干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谈话的场景。他们话里话外、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真诚,聚焦的是政策落地,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凝聚的是强大信心。
“我家楼上卫生间漏水了,希望能够帮助反馈一下,尽快解决。”家住三盛里社区津南里小区的吕师傅在“和平夜话”实践活动中向区委研究室干部提出了难题。经过向区住建委反馈,该问题已及时得到解决,赢得了居民的赞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平区将“和平夜话”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效形式,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通过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真正让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推动基层治理在党建引领中不断深化,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五大道街党工委书记宫璐璐表示,“和平夜话”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群众之间联系更密切了,干部为民服务的招法也更灵活了。结合“创文创卫创城”工作,街道党员干部入网入格入居民微信群,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圈,当好党的政策的“宣讲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文明行为的“督导员”、解决问题的“工作员”。
提高效率,形成问题处理新机制
7月21日傍晚,几名“陌生人”骑着共享单车来到和平区劝业场街新津里小区,在居民们乘凉的树阴下停了下来,“陌生人”自报家门后,便与居民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和平区城市管理委、劝业场街办事处和公安和平分局劝业场派出所前来参与“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的干部。
看到他们的到来,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说了说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家就住在新津里小区,窗外便道旁边有一个排水井,最近一下雨就堵,气味儿特别难闻,能给我们解决吗?”
“走,咱们现在就去现场看看。”黄和平招呼着说。
在实地勘察后,确定此排水井属于区住建委排水管理所管辖,黄和平随即联系了区住建委进行沟通,7月22日,区住建委排水管理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对排水井进行了清掏处理,通了管道、清洗了篦子,恢复了排水畅通,困扰居民多日的烦心事得到了彻底解决。
一个月来,通过“和平夜话”实践活动,4300余个这样的难题已得到高效解决。
活动中,和平区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问题收集、研判、处置闭环机制作用,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用党员干部辛苦一点、劳累一点,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多一点,切实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中打通“最后一公里”,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用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与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把居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推动‘和平夜话’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和平区劝业场街党工委书记刘红津说。
拓宽渠道,构建联系群众新模式
前不久,家住兆丰路社区的居民李奶奶家遭遇重大变故,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英通过微信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及时敲开了李奶奶的家门,与李奶奶聊闲天,打开了她的心结,让她脸上重新绽放出了笑容。
走入百姓聊闲天、走进家门唠家常、加上微信交朋友、融入圈子同欢乐、协商议事面对面、出把力气搭把手,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和平区广大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深入交流,真正融在了一起,成为了交心的好朋友。
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平区通过推动“和平夜话”实践活动平实、简洁、亲切、长久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工作风气。
“此次开展的‘和平夜话’实践活动,是我们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一次生动实践,是对全区近年来服务群众好经验、好做法的继承和升华。下一步,我们还将突出实践特色,将‘和平夜话’实践活动作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效载体,真正融通思想、融洽关系、融解问题、融入日常、融聚力量,为加快和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融聚新动能。”和平区委副书记、区委组织部部长李斌说。(记者 宋德松 吴迪 摄)
南开区“扎根网格、血脉相融”灵活多样为群众办实事
在南开区“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中,万兴街双峰里小区4号楼4门居民多年的楼道灯不亮问题彻底得到解决。本报资料照片 胡凌云 摄
“亮了,亮了!这下再也不发愁晚上出门了。”下午5点半的老居民楼栋里,光线已经很暗了,伴随施工人员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灯光应声亮起,困扰南开区万兴街双峰里小区4号楼4门居民多年的楼道灯不亮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自7月8日南开区全面启动“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以来,31名区级领导带领1714名机关干部和1173名街道干部,入列全区12个街道175个社区的1464个网格,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充分释放展现实践活动的“含金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南开温度”。
干部沉下去 问题捞上来
串门聊天、联系商户、参与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与群众拉家常、加微信、交朋友。社区花园、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甚至街边巷尾,有下沉干部在的地方,都变为“畅言吧”,成为干部和老百姓交流沟通的重要场地。“现在入伏了,天气热,您老得多注意身体,我们是咱们小区的红色网格服务队,您有啥问题和困难都可以跟我们说。”在嘉陵道街云龙里社区,来自区统计局的王晶一边和小区里锻炼的居民聊天,一边掏出随身带着的小本子,把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各种需求逐一记到本子上。“第一次下沉到社区,和居民还不熟悉,正好区里给我们每个人发了特制的手册,不都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吗,我要把这些好好记录下来,尽快融入社区,以便下一步开展工作。”
“我们社区的海绵花园这么漂亮,但空着的树穴有些‘减分’,能补植一些树木吗?”“雨季来了,社区一些路面总是积水,不仅影响出行,还容易滋生蚊蝇。”……在三潭西里社区的海绵花园里,几位居民正在七嘴八舌地跟万兴街街道干部翟立荣说着自己的烦心事。
“大娘,您放心,我立刻联系有关部门,街里解决不了的,咱还能‘吹哨报到’,一定尽全力帮大家解难题。”翟立荣掏出小本子边记录、边和居民交流解决方案,随时“向群众汇报”。
在王晶和翟立荣手里的本子上,走访时间、地点,受访人员概况、有关民意和问题,以及后续的办理情况、反馈情况、体会建议条理明晰,清清楚楚,一本实践活动记录手册就是一本“民意账单”,把民声民心一一记在纸上,刻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
用情换民心 用心解难题
走进群众,了解群众,聆听民声,发现问题,实践活动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更要坚定地深入走下去,发挥“1+2+N”的资源优势和干部合力,按图索骥,破解难题。
“我们门楼道里的灯没有了,晚上出行特别不方便,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社区网格员郑颖、街道下沉干部尹贺及区教育局负责同志接到万兴街双峰里小区4号楼4门的居民反映。实地走访后,尹贺及时将该问题上报给了万兴街道。辖区内企业、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程公司主动认领了这个任务,并当即派出3名施工人员到社区作业。“我们实地发现,这个楼道结构呈现L形,过去每一层只有一个照明灯泡,无法满足每层楼每一个住户的照明需求。这次我们专门为每一楼层不同点位安装了3个照明灯泡。”公司工会副主席胡士超表示,“作为双峰里社区志愿者,我们将做足‘N’的文章,在红色网格的张力和延展性上用心用力,经企业党组织研究决定,改造工程近4000元的费用全部由我们担负。”灯泡、线路解决了,但是楼道供电的电表却早已因欠费被停用,为了顺利开工,双峰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强反复给居民们做工作,承诺这次一定能照亮每一户居民的回家路,大家也表示愿意缴纳楼道灯产生的电费。他又冒着酷暑赶到城西供电公司,为楼门重新申请了楼道供电的电表。困扰居民多年的楼道照明问题彻底解决了,“这灯亮了,我们的心里也亮堂了,这‘家常话’还真能解决问题!”
双峰里楼道的照明灯亮了,三潭西里社区也完成了路面的整修改造,解决了小区部分路面的积水问题。“树坑补种也已经协调有关部门,待合适的季节就会来社区补种。”好消息一个个传来,聊天里的愿景一一兑现成为了现实,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打通“最后一米” 干部作风大变样
通过话家常,找问题,专用笔记本记录、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上报归拢,认真梳理网格内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出现重大变故家庭等重点关注人群,全力打通红色网格服务队了解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心声、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关键环节。在深入网格的过程中,每名干部把身段降下来,把心沉下去,用脚步丈量出为民服务的情怀。干部作风得到了转变,脸晒黑了,作风变了;面孔熟了,心贴近了;下去多了,会说群众语言了。截至7月23日,全区党员干部已走访群众26273人(户),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843个,已解决并向群众汇报反馈895个。
“对走访过程中居民反映的问题,红色网格服务队能够解决的立即解决;需要社区、街道解决的,由网格员上报社区、街道及时解决;涉及区级职能部门的,由街道利用‘吹哨报到’机制解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就是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方式,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与群众热血相融、心和心贴得更近。“通过横到边、纵到底的部署压实责任,做到解决一户、满意一方,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和组织就在身边。”(记者 廖晨霞 胡凌云 摄)
评论:以人民为中心 与群众心贴心
近日,和平区开展党员干部走进街头巷尾和百姓交朋友、唠家常、听意见的“和平夜话”实践活动,南开区开展“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利用工作之余,走出机关大院,走到群众身边,唠家常、听民声,纾民困、解民忧,切实把“向群众汇报”制度落实为具体行动,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坚定践行。
人民至上,是衡量工作得失的刻度尺,更是标定实干路径的指示牌。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只看数字、指标,也不能凭感觉而定,最终要让百姓评说。向群众汇报、同群众交心,就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论短长。群众说起开心事,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褒奖;聊起急事、难事、烦心事,则是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感情深浅、用情程度,决定着行动方向和结果。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走进”群众远远不够,还要“融进”群众,和老百姓心贴心。当年,焦裕禄就经常同群众一起劳动、谈笑,他无论到哪里工作,离开后都留给当地百姓无尽思念。试想,如果没有深入群众、扎根群众的作风,没有多流几身汗、跑破几双鞋的精神,怎会有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
扎根群众、血脉相融,最终要落在为群众踏实做事上。去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党员干部用务实行动向群众汇报,8061个专项整治重点问题取得实质成效,3719个调研成果实现转化……初心和使命是一辈子的事,“汇报”必须持之以恒做下去。同群众“交心”,是对“汇报”的深化,让百姓出题,工作才不会失去“准星”。操心事、烦心事解决了,群众才更愿意和你掏心窝子、说真心话。
民生问题多体现于衣食住行等细小处,“小”中恰恰见精神。解决群众困难,不但不能怕麻烦、“怕老百姓占便宜”,相反,要拿起“放大镜”,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主动“找麻烦”。尤其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更要抓住不放,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必然是善于同群众打交道的人。听真心话、做暖心事、当贴心人,让“汇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天津日报评论员)
相关新闻
“和平夜话”话文明|崇仁里社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日活动 发挥网格作用 全力阻击疫情 津城网格员在行动 南开区居华里文明劝导队:让文明行为成为社区亮丽底色 天津探索依托新技术加速社区服务智能化跃升 河东区疏堵结合打好社区“三线三牌” 聚焦文明行为条例:宁河区光明新区社区文明节俭办丧事蔚然成风 聚焦文明行为条例:南开区后现代社区小广告变身“服务卡” 西青区假日风景社区举办小课堂 文明家风大家谈
扫码关注我们